近年来,贵南县茫拉乡按照县委、县政府脱贫攻坚总体工作思路,坚持“社会稳、环境好、生态美、产业优、百姓富”的发展目标,巩固拓展“五个一”精准脱贫成果,在党建引领+和谐发展+乡村治理上出实招,结合乡情,在构建“一乡一品,一人一牛”产业发展上出思路、想办法,高站位、高标准、高质量推进全乡黄牛养殖产业发展,为全县推进乡村振兴与治理齐头并进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。
一是党建引领带发展。各村党支部结合好班子、好支书、好队伍、好思路、好机制、好阵地“六好”基层党组织建设,以产业链、专业合作社、产业协会为主阵地,积极创建一批“产业型”党组织,深入推行“党组织+专业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四位一体党建促发展模式,引领广大党员带头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扶贫生态产业,不断壮大党群致富联合体。同时,组织党员带头开展“党建引领促发展、团结和谐谋发展”主题实践活动和“扶贫先扶智、治穷先治愚”宣传教育活动,引导农牧民群众破除陈规陋习,合理理财,树立正确消费观,着力为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群众思想意志基础。
二是保护生态稳发展。针对木格滩及周边草原植被退化,生态环境恶化,草畜矛盾突出的现状,茫拉乡从封山禁牧、恢复植被入手,大搞植树造林、绿化家园活动,加强牲畜棚圈、贮草棚、围栏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,以家庭牧场、养殖合作社为载体,优化生产布局,将黄牛养殖分季节实行以村民小组集中放养和家庭牧场、养殖合作社、农户舍饲圈养为主,每年6至11月各村民小组集中放养,冬春季节分户舍饲圈养的模式,有力促进了草地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养殖、集约化经营的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,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,使茫拉河下游河谷两边退化植被得以休养生息,木格滩西边草原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,全乡草原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恢复和改善,从根本上解决了人草畜三者之间的突出矛盾,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稳定发展的双赢。截至目前,禁牧封山育林育草50万亩,植树造林3万亩,拉设网围栏40多公里。
三是优化结构促发展。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,依托4.2万亩耕地和102万亩天然草场,以“一人一牛”产业发展为基础,把培育发展“一人一牛”黄牛养殖产业作为提升农牧民脱贫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,按照群众意愿和市场需求推动耕地、草场、家庭牧场、养殖合作社规模经营、融合推进、抱团发展。切实转变发展思路,大力推广舍饲、半舍饲的养殖方式,按需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,配套种植青稞+豌豆、青贮玉米、燕麦、蚕豆面积达4700余亩,占全乡水浇地面积的40%。扩大“粮改饲”面积、秸秆回收利用、有机肥还田,以农促牧、农牧互补的种养模式,进一步推动了全乡养殖业、种植业互促共赢,既减量了化肥,保护了耕地,又增加了经济收入,缓解了生态压力,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和积极推广。
四是壮大产业优发展。围绕全县牦牛产业“万千百”工程,深入挖掘茫拉乡黄牛养殖潜力,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支持,加大群众自筹力度,加强母牛繁育基地建设,采取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相结合,加快品种结构调整,淘汰出栏土种黄牛,及时引进优良黄牛,大规模改良本地黄牛,培育壮大良种黄牛产业发展,放大西门塔尔、黑白花等优质品种品牌效应,壮大设施养殖规模,提升养殖经济效益,全乡西门塔尔、黑白花牛存栏数从2016年的3511头增加到2019年底的6680头,增长率90.8%,母牛比例从71%上升到89%,预计2020年底全乡高品质黄牛存栏数将达到8400余头,实现人均占有1头高品质黄牛的目标。
五是传统现代融发展。针对全乡高品质特色养殖业的全面推广,科技养畜显得尤为重要,必须采取传统和现代相融合的方式,才能赢得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发展。因此,茫拉乡全面实行养殖业“三统一分”科学管理模式(即,统一防疫、统一鉴定、统一调运和分户养殖),使黄牛养殖“老本行”在科学养殖管理中大显身手,体现经济价值,做到了禁牧不减牲畜、禁牧不减收入。
六是增加收入激发展。茫拉乡把发展黄牛规模养殖作为农牧民脱贫致富、实现增收的支柱产业,不断扶持和发展养殖和配套青贮饲料种植业,使循环农牧成为农牧业转型升级、高效示范的平台,让家庭生产经营更加专业化、规模化,开辟了贵南县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发展的新模式,拓展了农牧民增收的新渠道,增强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的激情。截至2019年底,全乡黄牛存栏数达到6680头,年产牛犊1800余头,出栏黄牛1000余头,年收入达2240余万元,仅此人均收入达2803元,占全乡农牧民人均收入的27%。茫拉乡的“一人一牛”模式在精准脱贫工作中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,全乡208户820人建档立卡户实施扶贫到户产业发展项目524.8万元,购买生产母牛512头,共产牛犊575头,累计收益达533.7万元,项目产出比例达101%,贫困户人均收益6508元,实现了黄牛养殖增效、品牌增值、农民增收的目标。